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山猪机器升压板和遥控装置的正确启动步骤是什么?

2025/7/5 17:26:39      点击:
山猪驱赶机的升压板与遥控装置启动需严格遵循电气安全规范与设备特性,以下是基于技术原理与实际案例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一、升压板启动步骤(以贺泰野猪机为例)
1. 接线准备与电路检查
电瓶连接:将升压板的 “+” 极接电瓶正极,“-” 极接电瓶负极,确保极性正确。使用万用表检测电瓶电压应≥12V,若低于 10.5V 需更换或充电。
地线与网线布设:
地线(“地” 接线柱)需深埋地下 1.5 米以上,接地电阻≤4Ω,可使用铜棒或角钢作为接地极。
网线(“网线” 接线柱)沿农田边缘布设,高度 0.8-1.2 米,每隔 50 米增设中继装置(山地)或均匀分布(平原),相邻网线间距 8-10 米形成交叉威慑。
绝缘测试:用兆欧表检测网线与地线间绝缘电阻≥10MΩ,确保无破损或短路。
2. 通电与预启动操作
电源开关控制:
带遥控机型:将升压板电源开关拨至 “ON”(此时设备仅通电未升压),等待蜂鸣器短暂报警(约 10 秒)提示系统自检完成。
不带遥控机型:直接拨开关至 “ON”,此时网线已带高压,需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
空载测试:首次启动时,保持网线空载运行 5 分钟,观察升压板指示灯:绿色常亮表示正常,红色闪烁需停机排查电路故障(如电容损坏或 MOS 管击穿)。
3. 升压与状态确认
触发升压:长按遥控器 B 键 3 秒,升压板开始升压,此时蜂鸣器停止报警,高压表显示 3000-5000V(具体参数依设备型号)。
放电操作:升压完成后,用带绝缘柄的长螺丝刀对网线进行对地放电(需远离设备 15 米以上),确保无残留电荷。
二、遥控装置启动步骤
1. 遥控器配对与信号测试
红外遥控器:
对准升压板红外接收器,按下 “配对” 键(通常为红色按钮),待指示灯快速闪烁后松开,5 秒内按任意功能键完成配对。
测试有效距离:在空旷环境中遥控器与升压板直线距离应≤100 米,复杂地形需缩短至 50 米内。
蓝牙遥控器:
打开升压板蓝牙模块(通常在设备背面),进入手机或控制终端的蓝牙设置,搜索并连接设备(名称如 “WildBoarGuard”)。
输入配对码(默认 0000 或 1234),连接成功后测试各功能键响应速度(应<0.5 秒)。
2. 功能模式设置
基础模式选择:
自动模式:通过红外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触发升压,适用于山猪活动频繁时段(如夜间 22:00-4:00)。
手动模式:通过遥控器强制启动 / 关闭升压,用于定期巡检或特定防护需求。
智能参数调节:
声波频率:在遥控器上调节至 20-20000Hz 区间,每 2 周切换一次频率以避免动物适应。
激光矩阵(如有):设置扫描角度(默认 120°)和强度等级(1-5 级),确保覆盖目标区域。
3. 联动系统启动(可选)
雷达 - 无人机联动:
开启相控阵雷达(如 “GuardianX”),划定监测范围(半径 500 米),设置入侵阈值(如 3 头以上)。
当雷达识别到山猪集群时,自动触发无人机起飞并播放驱赶声波,同时向手机推送预警。
物联网平台接入:
登录设备厂商云平台(如 “AgriSafe”),绑定设备 SN 码,实时查看电压、电量、报警记录等数据。
设置电子围栏,当山猪突破防线时自动启动高压电网并发送短信通知。
三、安全与合规操作要点
1. 电气安全防护
个人防护装备:启动前必须穿戴绝缘手套(耐压等级≥10kV)、绝缘靴(防滑防穿刺),并携带验电器实时监测网线电压。
环境安全检查:
禁止在雷雨天气或湿度>85% 的环境中启动设备,防止雷击或漏电。
清理网线周围杂草及可燃物,避免高压放电引发火灾(尤其在干燥季节)。
2. 法律与生态合规
设备认证:选择林业部门认证的非致命性驱赶设备(如带有 “WCA-2024” 标识),禁止使用电压>36V 的致命性装置。
野生动物保护:
在自然保护区或 “三有” 动物栖息地使用时,需提前向当地林业部门备案,避免误触保护动物。
优先选择 “生态通道” 模式,允许小型动物通过,减少对生态链的干扰。
四、常见问题处理
1. 升压板故障排查
无法升压:
检查电瓶电压是否低于 10.5V,更换或充电后重试。
测试升压板输入输出端电阻,若异常需更换 MOS 管或变压器。
蜂鸣器持续报警:
可能是电压过低或网线短路,检查接地极是否松动或网线绝缘层破损。
2. 遥控装置异常
信号中断:
移动至开阔区域,避开高压线或金属障碍物。
更换遥控器电池(CR2032),并重新配对。
功能键失灵:
用无水酒精清洁按键触点,若无效需返厂维修(保修期内)。
通过以上步骤,可确保升压板与遥控装置安全、高效运行。例如,湖北宜都某玉米地采用 “智能变频声波 + 激光矩阵” 组合方案,严格遵循启动规范后,山猪入侵频次从每月 12 次降至 2 次以下,设备故障率降低至 3% 以内。建议操作人员定期参加厂商技术培训,并建立详细的设备运行日志,以持续优化防护系统性能。